第667章 清澈的藏友们 (第2/2页)
他拿起瓶子,一边仔细观察,一边讲解着。
“从器型上看,它大致模仿了乾隆时期粉彩瓷瓶的样式。”
他开口的第一句话,就让对面的男人垮了脸,“真是仿的吗?我收的时候可花了不少钱呢……”
胡教授笑了笑,继续讲解这个瓶子一些问题,“真品乾隆粉彩瓷瓶的胎质细腻坚实,而这件器物的胎质略显疏松,且颜色偏白,缺乏真品应有的古朴质感。釉色上,真品的釉色温润柔和、色泽纯正,这件则过于鲜艳刺眼,明显是现代化学颜料调配而成,缺乏自然的过渡和层次感,还有它的器型比例也不对……”
现场的很多专家鉴宝,语言都很精简,一两句话指出最关键的问题就打住了。
很少有像胡教授这样,从各个方面指出所鉴物品问题的。
苏醒听得极为认真。
她知道胡教授不止是讲解给对面的藏友听的,也是在对她现场教学。
她心里十分的感激,更是不能辜负胡教授的良苦用心。
其实从胡教授叫她来做助理,她就明白,胡教授就是想带带她而已,毕竟古玩讲究货不过手,她只能听,不能顺便上手,根本无法协助胡教授做什么。
对面的男人越听脸色越不好,知道这回自己打眼的挺彻底。
不过他对这位京大的教授也不得不服气了。
等胡教授鉴定完毕,他说道:“谢谢您了胡教授。”
“不用客气。”
男人收起自己的瓶子,垂头丧气的离开了。
刚刚胡教授鉴定的时候,一旁有好几个藏友也都听得很认真。
男人一走,就马上又有人坐下了。
这是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。
他拿出自己带来的一个小罐子,笑着说:“老师,您给看看这罐子。”
胡教授等大爷将罐子放在桌面的绒布上,才伸手拿起来,用放大镜仔细观察。
“这是仿辽代的条纹小罐儿。”
大爷瞪大了眼睛,“咋就仿的啦?你看这罐身里面,还有内画呢!”
胡教授不疾不徐,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讲解,“辽代瓷器胎质通常较为粗糙,有明显颗粒感,且颜色多呈自然的灰白色或灰黄色,这是由于当时取材和烧制工艺所限。但此罐胎质过于细腻均匀,颜色也过于纯净洁白,显然不符合辽代的特征,这是现代工艺精细打磨的结果。
还有这釉面,辽代瓷器的釉面光泽应是温润柔和的,经过岁月洗礼会有一种内敛的宝光,而这件罐子的釉面贼光乍现,有人为做旧的痕迹,用放大镜能看到气泡大小均匀、排列规整,这与辽代釉下气泡自然、大小不一且分布不均的特点相去甚远,明显是现代烧制工艺所致。
再说造型,辽代条纹罐有着独特的古朴韵味和民族风格,罐身比例协调,线条流畅自然,比如罐口的修边应是自然而略带拙朴的,但这件罐子罐身比例有些失调,线条也略显生硬,罐口的修边过于规整,现代工艺的痕迹明显,缺少辽代瓷器那种自然洒脱的气质。
再看纹饰,这罐条纹规整得近乎机械,毫无自然变化和手工痕迹,色彩也过于鲜艳刺眼,晕散不自然,这绝不是辽代的工艺水平能达到的。”
最后,胡教授又说补充了一句,“至于内画,宋辽时期根本就没有内画工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