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二章 佩服 (第1/2页)
“逻辑包含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,在汉代佛教因明之学引入中土之后,就已经存在了,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当中,处处都蕴含着语言逻辑;”
“古代大臣们发生政治冲突,都要通过写奏章的方式说服皇帝采纳自己一方的观点,要是没有语言逻辑,何从判断?”
“中国古代甚至发展出了语言逻辑的两门专才——纵横家与名家。”
“而数理逻辑,在宋代,数学就已经发展到了数论和接近矩阵的概念,没有数理逻辑的支撑,就好比沙丘的顶部立着一座高塔,这可能吗?”
“不过因为表达的不便,数学在我国古代的高等学府里,教材本身多记录题目与结果,而推导过程主要是通过口口传授,没有在教材里体现出来而已。”
“直到南宋,才出现了第一套记录推演过程的方法,叫做‘算草’。”
“如果以现代西方数学和逻辑学去对标我国古代的数学和逻辑学,那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的笑话,能与我国古代数学和逻辑学对标的,大约也就是文艺复兴之时,被西方大肆翻译采用的古希腊类似学科。”
“至于哲学的概念那就更加笑话了,我只能说,中国的确没有西方式哲学,但是同样的问题我也可以反过来说,那就是西方同样也没有我们东方式的哲学。”
“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,更是将伦理学从哲学里边单列出来,然后取笑说东方只有伦理学那么一点东西。”
“哲学是什么?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的总集,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思维之学,再往上,是解决思维的思维之学。”
“那你有没有想过,它的目的是什么?或者说如果它有目的,那它最可能的目的是什么?”
付霞摇了摇头。
“你觉得,会不会是提升人类个体与整体的物质与精神层次?”周至问道:“或者说,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?”
付霞又点了点头。
周至笑了: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哲学存在的意义,那伦理学就不应该从哲学里单列出来。”
“或者换一种方法来表述,那就是伦理学,才是哲学金字塔最尖端上的明珠,是哲学最终极的学问。”
“哲学的三问,是哲学家们想要解决的问题: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到哪里去。”
“而伦理学想要解决的问题,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表达——那就是:我们是谁,我们从哪里来,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?”
“它最终要解决的,是全体人类的道德统一问题。”
“作为今天的我们,非但没有致力于解决全体人类社会的冲突和矛盾,没有为伦理学上千年的止步不前感到焦虑,没有在面对先贤的时候感到惶恐羞愧,反倒为自己将伦理单独从哲学里踢开,用掩耳盗铃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沾沾自喜,将西方哲学中伦理学的缺失,视作理所当然,这不是荒唐和滑稽的事情吗?”
“我喜欢东方哲学的最直接的一条,就是西方哲学家在阐述思想的典籍里,缺乏一种东方哲学家典籍中的悲悯情怀。”
“他们再把人当做一种物体,一种数据在研究,而不是当做同类与生命在研究。我想问的是,这样的治学方式,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