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爱读小说 > 操控祖宗,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> 第30章 万国来朝,永元之隆

第30章 万国来朝,永元之隆

  第30章 万国来朝,永元之隆 (第1/2页)
  
  班超并未在洛阳城内待多少时日便决定要返回西域。
  
  其实无论是朝臣也好,亦或是刘肇也罢,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班超能够留在洛阳。
  
  虽然窦宪已死。
  
  但还需要清扫这些年来窦氏于地方的势力。
  
  有班超这种于军中声望极高之人在,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桩幸事。
  
  且班超的年纪真的不小了。
  
  长年累月的征伐,再加上西域相比于中原各方面的差别。
  
  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沧桑。
  
  班超对于整个大汉而言,就宛若擎天之柱。
  
  群臣且不提,至少刘肇与顾氏都不希望班超这种臣子出现任何意外。
  
  但班超的态度却十分坚决。
  
  于群臣面前,朝着刘肇恭敬行礼。
  
  “陛下。”
  
  “西域虽定多年,但暗波却始终未止。”
  
  “臣必须亲自前去镇守,使得西域百姓属我大汉之心根深蒂固才可。”
  
  他轻轻叹了口气,这才继续道:“况且就连兄长当初都是马革裹尸而还。”
  
  “更何况臣?”
  
  “西域但凡有变,臣无颜于九泉之下面见兄长!”
  
  班超就仿佛是不会笑一般,表情始终都是那般严肃。
  
  闻言,刘肇似乎有些被触动到了。
  
  “好啊!”
  
  他缓缓的站了起来,一脸复杂的看着班超,“定远侯不愧是我大汉擎天之柱。”
  
  “传召,将恒侯与定远侯兄弟之情传于天下。”
  
  “要让天下百姓皆知此兄弟之情!”
  
  “另外,增定远侯五百户食邑....”
  
  他打算直接趁着此次机会进行大规模封赏。
  
  ——这向来都是一个帝王用来笼络人心的最佳手段。
  
  因为有着顾氏的存在。
  
  如今大汉朝堂上下早已党派分明。
  
  那些个趋炎附势之徒,早已都被清算,剩下的几乎都是反对窦氏之臣。
  
  而刘肇也丝毫不会吝啬自己的封赏,所有人都获得了足够的封赏。
  
  其中甚至还包括郑众这个宦官。
  
  封侯增邑各种赏赐按功不等。
  
  不过顾良并没有获得什么特别的赏赐,刘肇只是将他提拔到了尚书令的位置上。
  
  按理而言跟他的功劳相比,不应该只获得这般赏赐。
  
  但却也根本没有人觉着意外。
  
  顾氏最大的赏赐便是顾熙。
  
  所有人都明白,这个十一岁的少年只要能健康成长下去,那他的前途便是不可限量。
  
  很有可能便会成为另一个顾康那般的存在。
  
  这让所有人都忌惮无比,但却又无可奈何。
  
  从龙之功在此。
  
  何人能比?
  
  .......
  
  刘肇丝毫都不掩饰他对顾熙的宠信。
  
  甚至给了顾熙一个旁人难以想象的特权;
  
  ——可以直接进出皇宫。
  
  这种殊荣可是旁人难以想象的。
  
  但也或许是因为顾熙的年龄还小,这件事竟没引起过大的波澜。
  
  十一岁的天子;
  
  十一岁的侍中。
  
  哪怕两人已经通过铲除窦氏展现出了一些手段。
  
  但还是不免给人有些儿戏的感觉。
  
  对于旁人暗中的心思,刘肇与顾熙两人自然都不在意。
  
  或许真的就是因为年少,两人可谓是将何为意气风发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  
  在封赏之后,他们第一件要做的事,自然便是集权。
  
  这也算是每个皇帝的必修课了。
  
  明帝继位之时做过。
  
  章帝当初亦然。
  
  只不过是因为有着顾康的存在,并没有那么明显。
  
  但刘肇现在显然需要大张阔斧。
  
  他本就是年轻的天子,再加上窦氏的专权,他需要重新立下天子的权威。
  
  顾熙确实是个天才少年。
  
  在顾氏的这种特殊教育环境之下。
  
  顾氏的子弟几乎都对当前朝局如何有着自己的见解。
  
  他显然是早已经思考过不止一次这个问题,直接便给刘肇提出了几个方案。
  
  ——首先,便是施恩于天下。
  
  自大汉再兴至今。
  
  历光武、明帝、章帝。
  
  三代贤君于天下百姓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,他们每一个都做出了利民之事。
  
  刘肇如今年龄确实还小。
  
  但正是因为如此,若是能行利民之策,于天下人心中威望也会迅速上升。
  
  其次,便是于朝堂。
  
  顾熙道出了如今察举制的问题。
  
  其实这已经是当前大汉十分明显的问题了。
  
  自顾康出世之后,整个大汉的国力都在不断提升,这人口自然而然的也是快速增长。
  
  各个州郡之中人口本就不等。
  
  在这种快速增长之下。
  
  每年各郡举孝廉二人的政策显然便有了极大的不公平性,提议为差距改制。
  
  这件事确实是一件大事。
  
  刘肇在短暂沉思之后,便直接召集了群臣。
  
  因为之前清洗过的关系,如今的大汉庙堂,质量之高实在是远超旁人想象。
  
  顾良、袁安、丁鸿、刘方等一系列名臣。
  
  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,他们自然也早都看了出来,纷纷表示支持。
  
  这本来就是对所有人都没坏处的事。
  
  并且,群臣对此进行了更为细致化的调整。
  
  甚至还涉及到了人口更少的边疆地带,制定出了更加完善的改革。
  
  虽然一切看似并未有什么很大的改变,但却又完全变了。
  
  这或许就是因为顾氏存在的影响。
  
  使得刘肇夺权提前了整整两年,并保护住了更多的名臣。
  
  且顾康的思想如今在整个大汉早已普及开来。
  
  天下士人多数都在追求顾康那般的务实精神,这让整个大汉的行政效率都提升了不知道多少。
  
  而如今的大汉也远比原本历史之中强盛了不知道多少。
  
 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。
  
  当整个朝廷都开始重回正轨,并且天子还有意继续惠民之时。
  
  整个大汉便会迎来一场迅速的爆发期。
  
  .......
  
  “陛下有明帝之风。”
  
  这是随着朝堂重入正轨后,群臣对于刘肇的评价。
  
  他可谓是完全继承了刘庄的勤政。
  
  甚至比刘庄还要更加勤政。
  
  亲自批阅奏折。
  
  并且对整个尚书台进行了改制,设立“尚书台六曹”,细化中央行政分工,更加提高效率。
  
  还完善了明帝时期的考核制度。
  
  不仅仅下令让群臣举荐贤才,亲自考核,同时又对对于举荐之人的才能用亦是无比注重。
  
  刘肇与顾熙两人,就如同是刘庄与顾康两人的模版一般。
  
  而两人也恰恰都有着追逐自己先人的目标。
  
  他们在保留了章帝宽容执政的基础上。
  
  更加注重于吏治,相继派出御史巡查地方,严惩贪腐官员。
  
  这致使整个朝堂上下的气氛都渐渐有了变化。
  
  行政速度的提高,彻底扫空了整个大汉朝堂自顾康离世之中渐渐生出的陈旧之气。
  
  当然,庙堂内的争斗同样也不会少。
  
  ——随着袁安于永元五年逝去。
  
  这个顾氏目前于朝堂上地位最高的盟友一经逝去,顾良便迎来了不少的针对。
  
  顾良为官多年。
  
  群臣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,且也不愿意看到顾氏再次回到光武、明帝时期的那般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